张天话音一落,全息投影上面,八大行星迅速旋转。
配合九重天的观测整数,将所有天体的运行轨迹,同步到当时时间节点。
哈雷彗星划着一个椭圆形的轨道,正在从远处朝太阳靠近。
因为是同步轨道,缩小到全息模拟图上,所有天体看起来静止不动。
只有靠近太阳系的水星、金星等行星,在全息图上才肉眼可见的在移动。
每个天体的旁边,标有名字、公转周期、质量等基本信息。
张天将楔形文字石板上面的信息,输入到模拟系统里面。
然后道:“小九,将太阳系运行轨道倒推3600年。”
“好的,店长。”
除了太阳不动,其他所有天体,突然逆方向旋转,越来越快。
到了后面,只看到一道道残影,看不清具体的天体轨道。
全息地球上面的倒推年份数字,很快就显示:-3600。
随后全息模拟图骤然停止。
张天看了一下地球全息图上面的信息提示:公元前2600年。
不过,这个时间点的哈雷彗星,离地球很远,不太可能肉眼可见。
根据楔形文字石板上的信息,当时地球上的人,肉眼可见哈雷彗星跟着尼比鲁星一同远去。
张天以公元前2600年为基准,前后查了一下哈雷彗星的轨道。
发现在公元前2574年,哈雷彗星离地球最近。
那么,如果真的存在尼比鲁星,这个年份应该是最接近地球的一次。
张天又微调了一下,将时间调到公元前2574年。
此时的哈雷彗星,正处于近日轨道,离地球最近。
反射的太阳光,地球上应该肉眼可见。
但是,推演到这里,就陷入了死局。
石板上只是说哈雷彗星和尼比鲁星一同消失在天际,两星之间间隔多远,速度如何,方向如何,统统不知道。
在天文尺度上,即使在地面看起来只相差一个巴掌的距离,可能中间就间隔无数个天文单位。
若是两颗星距离半个天空,那误差就更大了。
信息太少,可能性太多,根本无法用数学公式计算出来。
张天紧盯着全息太阳系,眉头紧皱,想寻找出尼比鲁星最有可能性的轨道来。
若是找出它正确的轨道,就可以确定它现在的位置了。
这种需要创造性,而且无法使用逻辑推理的工作,AI也帮不上忙。
只能发挥人类大脑的主观创造力,从繁杂无序的现象中,找到自己想要的规律。
张天随身的AI,仍然处于“弱人工智能”的范畴,基本上没有创造性。
人类给AI划分的等级有许多。
例如汽车自动驾驶的AI,从0级到5级,共分为6个等级。
最高的5级,就可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其他各行各业的细分领域,也有自己的AI等级划分。
其中,有一种通用的划分法,最为简洁明了,等级最少。
就是只将AI划分为“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两种。
“弱人工智能”,就是只能在某些特定领域中,执行特定任务的人工智能(AI)。
“强人工智能”则是科幻影视中的那种,有自己独立思想的AI。
强人工智能有创造性,可以像人类一样,在无数经验现象中,提炼升华出前所未有的本质规律。
可惜张天来之前的时代,不知幸与不幸,并没有出现“强人工智能”。
像眼前的全息图。
叫AI模拟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