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奋斗的效率比于魁慢多了,直到五天后,才说服他们局里的领导,同意引进华族网络的模拟训练系统。
当然,这次可不是像与燕京汽车那样的合作协议,而是直接购买他们的技术服务,要支付高额费用,初步意见是先购买一百套,用在一些比较重要的路口进行试点。
曾凡随口起的名字不太符合实际,这套他临时改造出来的系统被命名为华盾智慧交通系统,又按照罗奋斗提出来的一些要求进行了修改,然后上门指导交管局的技术人员进行安装调试,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一百套系统的安装任务。
修改后的系统具备了网络功能,不同系统之间车辆信息可以高效互通,可以说是一百套系统,也可以说是一套系统。
这套系统的功能就不仅仅是抓违章的功能了,而是可以根据车流量自动调整各个路口的红绿灯转换时间,从而达到疏导交通拥堵的效果。
当然具体的效果需要时间检验,智能系统也需要有学习成长的过程,曾凡对自己写的程序当然有信心,只是他一贯谨慎的性格,不习惯说大话。
自动驾驶系统依然在亦庄那个场地训练,五辆试验车辆在场地里面日夜不停的转圈圈,积累行车数据。
不同行驶速度,不同路面条件下,车辆的有效制动距离是不一样的,还要考虑车内成员的安全情况,关键时刻是选择避让还是制动,造成的结果也迥然不同。
测试车辆行驶的速度已经提升到了最高六十公里时速,训练的目的不仅是视觉识别,更重要的是与车身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磨合,只有积累足够多的数据,自动驾驶系统才能了解各部分的性能变化状况,只有对车辆自身情况足够了解,才能在各种复杂的交通情况下做出最正确的决策。
于魁对于测试的进展很满意,各项测试数据已经表明自动驾驶系统的能力,完全的自动驾驶不太现实,现有的能力用在辅助功能上那就太够用了。
尤其是世界各大顶级车企都在研究,还没有实际投入使用的自动紧急制动功能,他觉得完全可以装备到量产车上了。
不光是紧急制动功能,现有的车道保持,定速巡航等辅助功能,有了这个系统的加持,都可以得到巨大提升,更何况还有强大的人机交互能力。
曾凡对智能程序的语音交互功能不太满意,于魁和他的几个团队人员却赞不绝口,感觉进步的很快,至少相当于六七岁的小孩子了,还有很强的成长潜力。
原先他的设计是智能程序的只负责感知和决策,不同的外部系统,比如自动驾驶系统,智慧交通系统,保存经验记忆数据,这些数据隔一段时间被新数据自动覆盖,智能程序按照他的设定算法自动迭代升级,可以实现自我进化。
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曾凡也发现智能程序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有点超出他当初的设想。
自动驾驶系统中,智能程序的代码量增加的很迅速,把很多经验和记忆方面的数据都转移了进去,这些数据也成为了智能程序的一部分,让整个程序变得越来越臃肿。
他设计的经验和记忆数据采用的是独家压缩算法,但是压缩效率再高,也架不住每天不停的增加,按照当前的趋势,用不了一个月就能装满整个车机硬盘。
他不确定数据和智能程序混在一起,后面还能不能被新数据覆盖掉,如果能被自动覆盖掉,那程序还可以自我进化,否则的话,硬盘被数据塞满,整个自动驾驶系统就会崩溃掉,那时候只能宣布失败了。
五辆测试车上五个独立的自动驾驶系统,车辆配置一样,初始代码一样,每天在同一个场地里面转圈,进化的过程也大同小异,多少还是有些细微差别,曾凡也是在程序代码层面才能看出来,整体上都有相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