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进岩石内部的植物现在就有,曾凡已经好久没有研究的无籽瓜就在屋子里。
感应能力借助无籽瓜藤可以轻松的延伸到十几公里以外,那些密密麻麻的根系深入山体内部,西面高山的花岗岩山体也不例外。
看似坚硬的花岗岩体其实也有很多的缝隙,大的肉眼可见,小的微米级的缝隙同样不少,对菌类微生物来说,那就是一条条宽敞的大峡谷。
这些与无籽瓜根系共生的菌类深入一条条缝隙中,释放自身合成的酸类物质,岩石中的碳、氮、氯、氢、氧等元素都是它们的原材料,随便一个微小的结晶颗粒,就够成百上千的细菌忙活很长时间了。
它们的战斗结束后,缝隙变得更大了,无籽瓜的根系缓慢的生长进来,吸收菌类合成的各种营养物质,同时提供这些菌类生存必须的物质,两者密切配合,不断扩张着共同的领地范围。
地面几棵小小的藤蔓,底下却是一个庞大的漫无边际的网络,曾凡的感应能力都不能覆盖,这时候他意识到,这些根系显然不是地面那些藤蔓的光合作用所能供养,应该有更重要的能量来源,很可能就是这些共生的菌类了。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不就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吗,让它们和改造的蚂蚁融合共生,凭借蚂蚁超强的繁殖能力,是不是也能达到无籽瓜根系这样的扩张能力呢?
应该可以更快,无籽瓜的根系四面八方扩张,蚂蚁的力量可以集中到一起,它们还可以分工合作、自由行动,如果不能更快,那也不算成功了。
找到了方法后,曾凡开始深入感应这些菌群和无籽瓜的碱基编码信息,过去他的感应能力达不到,现在获取了这些信息后,说不定可以在现实世界种出来。
到时候每天一个瓜,不需要再吃别的东西,能节省不少的时间呢,就是不知道楚妍愿不愿意。
本来曾凡以为会很复杂的碱基编码,没想到竟然格外的简洁,和他以前研究的那些菌群完全不一样。
这些菌群平均只有不到一千个基因,碱基对数量少的不到十万,多的也没超过百万,无籽瓜的碱基数量也不过千万左右,不到一万个基因,似乎没有其他生物内部那些冗长的无效碱基序列。
曾凡忽然意识到,这种情况也再次证实了他原先的猜测,无籽瓜不是自然进化出来的生物,而是某种超自然力量创造出来的物种,它们也是基因编辑的作品,所以才有这些神奇的反自然特性。
就是不知道那位前辈,或者神灵还在不在!
曾凡尽管内心很震撼,却并没有害怕或者恐惧的感觉,反而很期待和对方见面。
不过期待归期待,该做的事情还要继续做下去。
有了参照物,曾凡再改造出蚂蚁和共生的菌群就容易了许多。
当然,也只是容易了一点,实际上并不能照抄作业,知道了原理,他仍然需要自己设计不同的碱基序列,动物和植物的差异性还是有很多,共生的菌群当然也不一样。
山谷内,这个房间内都有不少的黑蚂蚁存在,它们的碱基序列与现实世界他研究的那些有所不同,曾凡倒是没有奇怪,不同地域都有不同的进化历史,有差别才正常。
曾凡受到无籽瓜的启发,也想要精简一下黑蚂蚁的碱基序列,结果发现比他想的要难得多,于是放弃了这个浪费时间的打算,专心构建新的碱基序列。
重新设计建造一套新房子,比维修一套老房子整体上更节省时间,所有的功能结构都是自己的构思,当然可以更简洁。
多细胞生物比单细胞的细菌复杂了许多,尤其还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营养模式,对曾凡也是很大的考验。
他能参考黑蚂蚁的只有形体结构和社会组织模式,这些不打算改变,但是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