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经脉分出后,进入腋下,浅出体表后行向心脏,散布于心脏内。
手少阴经别从手少阴经脉分出后,浅出体表后进入胸腔,归属于心脏,向上沿着食管,浅出面部,在目内眦与手太阳经别相联系。
手厥阴经别从手厥阴经脉分出后,进入胸腔,浅出体表后散布于胸中,散布联络于三焦。
这些经别的循行,使十二经脉的气血能够更广泛地分布和交流,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周易哲学视角下的〈灵枢·经别第十一〉解析》
在古老的中医经典《灵枢》中,第十一章“经别”揭示了人体经脉别行的奥秘,而当我们以周易哲学的深邃视角来审视这一章节时,更能领略到其中蕴含的玄妙与智慧。
周易哲学以阴阳为基础,阐述了宇宙万物的变化与和谐。在“经别”中,我们同样能感受到这种阴阳的动态平衡与相互转化。十二经脉如阴阳的两面,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而经别则是阴阳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使气血得以在不同层面和方向上流通,维持着人体的整体平衡。
足太阳经别,如阳中之阳,其别行之路深入体内,与膀胱和肾脏相连,体现了阳的主导地位和向外拓展的力量。而直行的经别则如阳中之阴,在向上散布的过程中,既有阳的升发特性,又蕴含着阴的内敛与稳定。这种阴阳的交织与融合,反映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足少阳经别则展现了阴阳的相互激荡与变化。绕过大腿前侧进入阴毛中,与足厥阴肝经相联系,体现了阴阳之间的交感与互动。向上散布联络肝脏,通过心脏贯穿膈肌,又展示了阳气的升腾与阴气的潜藏,两者在不断的转化中实现动态平衡。
足阳明经别如阴阳交合之象,进入腹腔归属于胃腑,联络脾脏,体现了阴阳的和合与相互滋养。向上通到心脏,沿着食管浅出口腔,更是将阴阳的交融与生命活动的表达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阴阳的和谐共处,是人体健康与生命活力的根源。
足太阴经别则呈现出阴中之阴的特质,从足太阴经脉分出后到达大腿前面,与足阳明经别相合并行,体现了阴的柔顺与接纳。浅出浅出于舌根,散布在舌下,展示了阴的潜藏与微妙之处。阴的力量在其中默默发挥作用,维持着身体的内在平衡。
足少阴经别如阴中之阳,其别行之路绕过足跟,向上至腘窝内侧,与足太阳经别会合,展示了阴中含阳的特性。向外浅出体表,散布于腹部、胸部,体现了阴的内敛与阳的外展相互协调,共同维系着人体的生理机能。
足厥阴经别则是阴阳相互转化的典型体现,从足厥阴经脉分出后经过足背上行至睾丸,联络于精索,既有阴的收敛特性,又蕴含着阳的萌发与推动。这种阴阳的转换与过渡,使得生命活动得以持续和发展。
手太阳经别进入腋窝行向心脏,展示了阳的通达与渗透。手少阳经别进入锁骨上窝经过上焦散布于胸中,体现了阳的升发与扩散。手阳明经别进入锁骨上窝上行至面颊散布于牙齿根部,回过来联系口唇旁,展现了阳的活力与作用的广泛。
手太阴经别进入腋下浅出体表行向心脏,反映了阴的内守与守护。手少阴经别浅出体表进入胸腔归属于心脏,沿着食管浅出面部在目内眦与手太阳经别相联系,体现了阴的深沉与阳的呼应。手厥阴经别进入胸腔浅出体表散布于胸中散布联络于三焦,展示了阴的弥散与广泛影响。
这些经别的循行,如周易卦象中的变化与演绎,体现了阴阳的消长与转化,以及万物的相互关联与动态平衡。它们不仅是人体生理结构的一部分,更是生命奥秘的体现,蕴含着宇宙运行的法则与智慧。
在周易哲学中,强调变化与适应,而经别所展示的灵活与变通,正是对这种哲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