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卫气失常 第五十九(4 / 5)

不可盲目行事。

在周易哲学中,五行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它们相生相克,相互作用。而在“卫气失常”中,我们也能看到五行理论的影子。黄帝问于伯高曰:“何以知皮肉气血筋骨之病也?”伯高的回答中,“色起两眉薄泽者,病在皮;唇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肌肉;营气濡然者,病在血气;目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筋;耳焦枯受尘垢,病在骨”,这种根据身体不同部位的表现来判断疾病所在的方法,正体现了五行与人体各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深入探讨,“皮之部,输于四末;肉之柱,有臂胫诸阳分肉之间,与足少阴分间;血气之输,输于诸络,气血留居,则盛而起,筋部无阴无阳,无左无右,候病所在;骨之属者,骨空之所以受益而益脑髓者也”,这些关于皮肉气血筋骨的详细阐述,更是将五行的生克制化融入其中。每一种疾病的变化,都如同五行的相互作用,错综复杂而又井然有序。

黄帝与伯高关于“取之奈何”的讨论,再次展现了周易哲学的深邃。“夫病变化,浮沉深浅,不可胜究,各在其处,病间者浅之,甚者深之,间者小之,甚者众之,随变而调气,故曰上工”,这种根据疾病的变化而灵活调整治疗方法的理念,正是周易中变易与不易的体现。疾病在不断变化,我们的治疗方法也应随之变化,但其中的根本原则却是不变的。

而黄帝问于伯高曰:“人之肥瘦大小温寒,有老壮少小,别之奈何?”这一问题则引出了对人体生命状态的深入思考。伯高的回答中,“人年五十已上为老,二十已上为壮,十八已上为少,六岁已上为小”,这种对年龄阶段的划分,反映了生命的发展规律,如同周易中的周期变化。

“人有肥、有膏、有肉”的区别,以及对肥瘦大小温寒的描述,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人体生命状态的多样性。“膕肉坚,皮满者,肥。膕肉不坚,皮缓者,膏。皮肉不相离者,肉”,这些细致的区分,如同周易中对万物的分类与描述,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与规律。

“膏者,其肉淖而粗理者,身寒,细理者,身热。脂者,其肉坚,细理者热,粗理者寒”,“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肉者,身体容大。脂者,其身收小”,这些关于不同体质特征的描述,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体的奥秘。而“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肉者,多血则充形,充形则平。脂者,其血清,气滑少,故不能大。此别于众人者也”,则进一步揭示了人体生命状态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如同周易中阴阳的相互交织与变化。

黄帝与伯高关于众人的讨论,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周易哲学中整体与个体的关系。“众人皮肉脂膏,不能相加也,血与气,不能相多,故其形不小不大,各自称其身,命曰众人”,众人的生命状态是一个整体,但每个人又有其独特的个体差异。这种对众人的认识,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了生命的本质。

最后,“治之奈何?必先别其三形,血之多少,气之清浊,而后调之,治无失常经。是故膏人纵腹垂腴,肉人者,上下容大,脂人者,虽脂不能大者”,这一治疗原则的提出,再次强调了要根据个体的差异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这与周易哲学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总之,通过用周易哲学来深度解析“灵枢·卫气失常第五十九章”,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生命的奥秘与复杂性。这一章节不仅是医学知识的宝库,更是蕴含着丰富哲学智慧的经典之作。它让我们在探索人体健康与疾病的过程中,不断感悟阴阳之道、五行之理,以及生命的无限可能。让我们以敬畏之心去领悟这一古老而又永恒的智慧,为人类的健康与福祉不断努力探索。

继续阅读

(三)用周易哲学从几个方面对《灵枢·卫气失常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