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修正(2 / 2)

寒门探花 EidolonLHF 1381 字 1个月前

力都放在都上面了,再加上刻薄寡恩,可用之人太少,故此王朝的综合实力在继续下降。

新皇在由李林甫辅政的时候,可以说政治路线还是没毛病的,李林甫无论人品怎么样,但是在经济和民生这块最少让老百姓有条活路,如果李林甫能再多活十年,说不定李林甫真的能让王朝中兴,可惜李林甫是的有点早。李林甫过后是忠顺王辅政可惜他的政治路线有问题,结果导致整个盘崩了。

这时李大成已经成了气候,在李大成被剿杀却越剿越勇的情形下,新皇想起了用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计划先与皇太极议和,从而抽出手来全力剿杀李大成。当新皇与忠顺王、贾雨村密谋并准备实施时。事情被意外地泄露,当臣子们质问此事时,新皇害怕承担罪名,直接将忠顺王和贾雨村杀掉。因此在对内剿杀李大成的行动中次次不敌。新皇有意调用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但又不愿承担调离吴三桂后可能出现的关外土地被皇太极占领的罪名。新皇左思右想,决定借大臣的嘴来说此事。可是,大臣们都因前车之鉴,均缄口不言,不愿做忠顺王和贾雨村第二。一个多月过去了,新皇和他的臣子们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决定。当李大成二月底开始围攻京城,新皇终于鼓起勇气给吴三桂下达了勤王的命令。只是京都已经被李大成攻破时,吴三桂才刚刚出发。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还有当李大成已经有进攻京都的可能时,大臣建议他迁都南京,甚至将理由都给编造好了。可是新皇想来想去,还是不愿意做决定,只好把问题又抛给了大臣们。当大臣提出太子南下的建议明显没有迎合他的想法时,他又把建议南下的大臣一顿大骂,于是臣子们又改口不再南迁。其实他迫切地希望臣子们三番五次的进谏南迁,然后他来个“你们看啊,我是想死社稷的,是你们再三让我去”的顺水推舟。可是臣子们又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哪知道新皇的真实想法呢。新皇给自己下了一个圈套,然后把自己给装进去了,大臣们也没有找到解除圈套的方法,于是迁都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李大成兵临京都城时,李大成先是向新皇提出了封王赐银,封土裂壤的要求。这种傻子都能看得出的机会,新皇再次犯了不愿担责的毛病,当他找大臣问询时,大臣也钻了牛角尖,几次三番,就是拒绝回答。新皇再次犯下的毛病让自己距景山的那棵树又进了一步。

一次时逢大旱,祈雨也没有用时,他下了一道罪已诏。可是这个罪已诏说来说去就是没有一点罪己,全是责怪臣子发财。他多次提出臣宰们掏腰包去助饷和救民,可是却没有任何响应,这是为什么呢?据说李大成打开国库时,发现积银三千七百万贯。这钱是新皇的私房钱,不知是他“无意”忘记了还是“有意”不做榜样,所以新皇这样的做法,臣子们上行下效一下,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新皇皇帝当他从他老子手上接过皇冠时,王朝已经是内忧外患,天灾不断,人祸连连。在内有以弥勒教为首的农民起义,外有后金的跃跃欲试。同时老天也不睁眼,新皇在位十几年里,旱灾、水灾、蝗灾循环出现,虽然有李林甫帮忙梳理,可惜新皇贪图女色不能亲自主持政务,等着李林甫一死有无可用之人。看水家王朝后期,一个个昏招频发,再加后三位的性格缺陷,使他们主动地放弃了一个又一个的机会,终于亲手葬送了水家王朝。

寒门探花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