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1 / 4)

一、七律诗来描述这一情节:

(一)《周易哲思话曹吴》

孔明妙计激周瑜,周易哲思蕴战图。

智算阴阳形势变,谋筹刚柔决心殊。

时位相应机缘巧,吉凶转化险关逾。

孙权决计破曹寇,鼎立三分史册书。

(二)诠释:

诗的首联“孔明妙计激周瑜,周易哲思蕴战图”,点明了诸葛亮用智谋激发周瑜,以及其中蕴含着周易哲学的思想。颔联“智算阴阳形势变,谋筹刚柔决心殊”,强调了诸葛亮运用周易中阴阳变化的道理来谋划,以及刚柔并济的策略来坚定决心。颈联“时位相应机缘巧,吉凶转化险关逾”,指出了把握时机和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吉凶相互转化的巧妙之处。尾联“孙权决计破曹寇,鼎立三分史册书”,描述了孙权最终下定决心对抗曹操,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一历史事件被载入史册。整首诗通过对《三国演义》第 44 回情节的描绘,展现了周易哲学在其中的深刻影响。

(三)《三国演义》第 44 回名为“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以下是其梗概、主要人物、经典诗句及典故:

1. 梗概:

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准备攻打东吴。东吴的孙权在战与和之间犹豫不决,于是鲁肃建议召回周瑜商议对策。

诸葛亮跟随鲁肃来到江东,先与江东众谋士展开舌辩,凭借其过人的智慧和口才,驳得众人无话可答。诸葛亮成功说服孙权倾向于联刘抗曹,但孙权心中仍有疑虑。

周瑜回来后,鲁肃带诸葛亮来见周瑜。周瑜故意说自己是来劝孙权降曹的,诸葛亮便用计激他。诸葛亮巧妙利用曹植所作《铜雀台赋》中“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的句子,添油加醋地向周瑜暗示曹操此次南征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夺取江东的大乔和小乔。大乔是孙策之妻,小乔是周瑜之妻,周瑜听后大怒,发誓与曹操势不两立。

次日,周瑜面见孙权,慷慨激昂地陈述不能降曹的种种理由,并分析当前局势,指出曹操虽兵强马壮,但也并非不可战胜。孙权听后下定决心要与曹操一战,当下拜周瑜为大都督,号令三军准备抗曹。

2. 主要人物:

诸葛亮:智慧超群,善于用计。他孤身入吴,凭借出色的口才和智谋,先是舌战群儒,后又智激周瑜,成功推动了孙刘联盟的形成,为抗击曹操奠定了基础。

周瑜:东吴的大都督,才华横溢且心高气傲。起初对曹操的实力有所顾虑,但在诸葛亮的激将法下,坚定了抗曹的决心。

孙权:东吴之主,在曹操大军压境时,内心摇摆不定。在诸葛亮的劝说和周瑜的分析下,最终决定与曹操对抗,展现出了一定的决断力。

鲁肃:东吴的重要谋士,一直主张孙刘联盟。他积极促成诸葛亮与周瑜的会面,并在孙权和周瑜之间起到了沟通和协调的作用。

3. 经典诗句和典故:

诗句方面:此回中涉及的《铜雀台赋》中的“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被诸葛亮巧妙引用,成为智激周瑜的关键。不过在历史上,曹操建造铜雀台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文学才华,与大乔、小乔并无关系,这是《三国演义》为了增加故事的戏剧性而进行的艺术创作。

典故方面:

舌战群儒:诸葛亮在东吴与众多谋士进行辩论,以一己之力应对众人的质疑和反驳,展现出了卓越的口才和智慧。这一情节成为了《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场景,体现了诸葛亮的雄辩之才和对局势的准确把握。

智激周瑜:诸葛亮利用曹操的《铜雀台赋》和周瑜对小乔的感情,成功激起了周瑜对曹操的愤怒,坚定了周瑜抗曹的决心。这一典故展示了诸葛亮的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