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1 / 9)

一、七律诗来解析《周易哲学视角下的街亭风云与空城奇谋》:

(一)《街亭空城悟易玄》

街亭战起风云变,马谡刚愎失要关。

诸葛抚琴谋妙计,仲达疑虑退兵还。

阴阳转化玄机显,动静相生局势盘。

周易哲思藏妙策,智谋深远史留篇。

(二)诠释:

这首诗以街亭之战的变化为背景,描述了马谡的失误和诸葛亮的空城奇谋。体现了周易哲学中阴阳转化、动静结合的理念,以及智谋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强调了这一经典情节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

(三)三国演义第 95回回目,经典梗概,主题思想,经典情节,经典诗句,经典典故

回目:《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经典梗概:

张合与司马懿一同进攻蜀兵,商议计取街亭、列柳城这两处汉中的咽喉之地。参军马谡主动请缨去守街亭,并立下军令状。诸葛亮派王平率二万五千兵协助,又派高翔去守列柳城,魏延前往协助,命赵云、邓芝出兵去箕谷做疑兵。

马谡、王平二人到街亭后,马谡不听王平劝谏,执意屯兵山上。司马懿得知后,命张合挡住王平来路,又令申耽、申仪断了蜀兵汲水道路。蜀兵被断水源,军心动乱,马谡掌控不住,街亭被张合拿下。魏督郭淮趁机又取了列柳城。

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后,急令关兴、张苞各引三千兵投武功山小路而行。此时司马懿率军十万直逼西城,而西城只有千余残兵。诸葛亮心生一计,掩藏军士,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焚香操琴,十数人沿街清扫。司马懿见状,疑有伏兵,不敢进城,最终退兵。

主题思想:

用人之道的反思:马谡虽饱读兵书,但实战经验不足且刚愎自用,诸葛亮用其守街亭导致大败,凸显了正确用人的重要性。不能仅凭理论知识或一时的主动请缨就委以重任,需要综合考量将领的才能、性格、经验等多方面因素。

智慧与勇气的赞歌:在西城危急时刻,诸葛亮临危不惧,巧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大军,展现了其过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勇气。这不仅体现了诸葛亮作为军事家的谋略,也体现了他在极端困境下的沉着冷静和应对能力。

战争局势的瞬息万变:街亭的失守使蜀军局势急转直下,从战略进攻变为被动防守,而诸葛亮的空城计又暂时化解了危机,说明战争局势变化迅速,胜负往往取决于关键战役的胜负和将领的决策。

经典情节:

马谡拒谏:马谡在守街亭时,王平多次谏言,认为应在五路总口下寨,以图久计,但马谡自以为是,认为山僻之处魏兵定不敢来,坚持在山上屯军,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武侯弹琴退仲达:诸葛亮在西城面对司马懿的十万大军,不慌不忙,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焚香操琴,神态悠然。司马懿见此情景,心中疑虑重重,最终选择退兵,诸葛亮得以化险为夷。

经典诗句:“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诸葛亮在西城以琴退敌的场景,赞扬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胆识,也让后人对这一经典情节充满了遐想和疑惑。

经典典故:

空城计: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大军,利用对方的多疑心理,大开城门,以空城迷惑敌人,使司马懿不敢进城,从而成功退敌。空城计是一种虚虚实实的疑兵之计,是《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此计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被广泛应用。

失街亭:街亭是战略要地,马谡的错误决策导致街亭失守,这成为了影响整个战局的关键事件。失街亭也成为了因用人不当或指挥失误而导致失败的典型案例,被后人所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