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门当户对的相亲(3 / 4)

“吱呀”一声,门开了,吴婶扫了一眼,说道:“进来吧,你们正好遇到老爷出门。”

说着便转身进了屋。

徐母带着徐大勇进门,关上门后几步追上吴婶,介绍说:“大勇,这位是吴阿姨。”

徐大勇恭敬地叫了一声:“吴阿姨好。”

吴婶微微点头,领着他们来到客厅,对等候中的卢母说:“太太,刘婶和她的儿子到了。”

卢母微微一怔,问道:“哎,这么快就来了?”

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物,又对吴婶说道:“怎么来这么早,你看我这样行吗?”

吴婶回答:“非常合适。”

卢母点点头,吩咐道:“带他们进来吧,吴婶,再去二楼通知晓娥,让她稍作准备后下来见面。”

吴婶应了一声,先行离去。

另一边,吴婶走上二楼,敲响了

“少奶奶,我们到了。”李母说道。

郑母并未第一时间看向刘姨,而是首先望向了一旁的青年,高高的个子,略显消瘦,一张长长的脸庞,谈不上英俊,充其量只能算是平凡之人,远不及她年轻时的丈夫——当年那位“帅气小子”。

这也不奇怪,毕竟他是电影院放映员,终日与暗室为伴,皮肤不变得黝黑已是好事。

第一印象尚且不错。

正想着,李大海就已小心翼翼地将手中的礼物放下,说道:“方阿姨,初次登门拜访,实在不知道该带些什么。我知道你们家里什么都不缺,这是我下乡放映电影时,乡亲们送给我的一些野味,想让您和郑伯伯品尝品尝。”

郑母起初轻声埋怨道:“刘姨,我不是跟你说过吗,家里啥都不缺,带这些做什么。”

然而旋即露出笑容:“哦,是乡亲们给的?那就算了,下次回去时拿些家中的茶回去吧。来,坐,坐。刘姨,让孩子坐下来,别紧张。”

李母这才示意李大海坐下。

只见李大海举止温文尔雅,言行得体,让人感到十分舒心。总体而言,郑母对李大海的印象非常好。

赵姨看郑母面带笑容,便悄然奉上了茶水。李大海连声感谢接过茶杯。

李母在一旁微笑着静观,一句话也不多言。

接着是一段颇为寻常的家长里短,虽已提前了解李大海的基本情况,但郑母还是例行公事地询问一番。

起初,李大海应对自如,可随着话题渐入细致处,问题也开始带有刨根问底的味道。

在这样的问答中,李大海渐渐显露出一些应付不过来的迹象,或者说在某些问题上的些许虚言,导致之前说的话出现了破绽,而后来的回答不得不做出调整,破绽越来越多。

这时,李母适时插话,每当李大海回答不上或是言语不够具体时,她总能及时补位。

这样的交谈让现场氛围十分和谐,双方言谈欢愉。

郑母聊得非常开心,对刘姨之子有了初步的好感。

虽然他家经济不如她们家富裕,但从一些和她们家财富相当的家庭子女来看,这位小伙子至少有份稳定的工作。

不像那些家产衰败的后代,终日无所事事,靠祖辈的股份收益度日。

聊了很长时间后,不知是忘记还是有意为之,郑母一直没喊郑晓梅下来,李大海自然不会提及,李母主动提出:“太太,是否应该请 ** 出来,让两位年轻人见面。”

郑母仿佛“恍然醒悟”,随即说道:“瞧我这脑子,光想着打听大海外面的事了。吴姨,快,把晓梅叫下来。这孩子,不知在楼上做些什么呢。

哎,都怪我不提醒,今日本来先生打算在家会面的,可是一场意外把他叫走了,匆忙出门去了。”

李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