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之中,仲秋时节的丹桂香气弥漫,但这份香气并未给李显带来任何慰藉。他坐在书房的窗前,目光呆滞地望着窗外的庭院,那里的桂花树正盛开着金色的花朵。李显的心情沉重,丧子丧女丧孙之痛让他痛不欲生,但他无处发泄,只能将这份痛苦深埋心底。
韦氏在一旁,她的目光同样呆滞,似乎在回忆着什么。她突然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悔恨:“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就在房陵生活到老啊!”
李显立刻制止了她,小声但严厉地说:“不要胡言乱语,话多必有失。”韦氏闻言,便不再言语。
这时,太平公主与武攸暨前来看望。他们一同来到太子内附书房,这里相对私密,没有外人能够听到他们的谈话。
太平公主首先安慰了李显,然后她的声音中带着愤怒:“张易之、张昌宗真是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害得我李武两家失去四条人命,一定要报仇。”
武攸暨则更为冷静,他说:“仇是要记住,但现在不可轻举妄动,张家兄弟现在还受到陛下信任,我们不能打没有准备的仗。”
李显唉声叹气,显得有些无助,没有主张。韦氏则不满地说:“我也没有好主见,陛下怎么就不顾亲情,怎么就可以这般狠毒呢?”李显赶紧制止韦氏继续说下去。
李显沉思片刻,然后说:“去把相王请来一议为好。”没多久,相王李旦匆匆而来。
相王李旦分析道:“现在张家兄弟并没有失宠,只是被宠幸的次数少了而已,所以,想正面报仇,捉拿他们杀掉他们,都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采用迂回战术啊。”
太平公主眼睛一亮,说:“相王说的对,迂回战术,我们去母后那里上书,请求母后封张家兄弟为王,这样张家兄弟会感谢我们,就不会再找我们麻烦,这样我们就不再是他们主要敌人,我们就成功地麻痹了他们。”
李显听后,觉得这个计策可行,他说:“这个计策我支持,起码不是打打杀杀的,是用计策。”他们一致同意了这个计划。
书房内的气氛逐渐从沉重变得有了一丝希望。他们知道,这场斗争将是一场漫长的较量,但只要他们能够保持耐心和智慧,总有一天能够看到胜利的曙光。
长安二年(702年)的仲秋时节,东宫、相王府和太平公主府的使者们频繁往来于洛阳宫城,他们携带着密信,心中承载着各自的使命和期望。在连续几日的紧张策划后,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联名上表,请求武则天封张易之、张昌宗为王。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转移张氏兄弟的注意力,减轻他们对李武两家的压力。
八月二十三日,当第一份上表送至武则天的御案前时,她的目光在奏折上停留了许久。她的眉头微蹙,似乎在权衡着这份请求背后的深意。最终,她下旨不许,将上表退回。
在梁王府的一间幽静的书房内,武三思、武懿宗、武崇训、武延义围坐在一张雕花红木桌旁,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不同程度的忧虑和愤怒。窗外的月光透过精致的木格窗洒在他们身上,却无法照亮他们心中的阴霾。
武三思首先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满和惊讶:“这次没想到姑母这样大发天威啊,李家武家孙辈一视同仁。张易之、张昌宗也太心狠手辣了。”
武懿宗的眉头紧锁,他的眼神中闪烁着警惕的光芒:“我们还是要小心点,结交太子的同时,要重视张家兄弟。他们的势力不容小觑。”
武崇训愤愤不平地说:“二张仅靠雕虫小技和一张脸皮,就受到如此恩宠,延基死得冤。”
武延义,武延基的弟弟,此时已是继魏王,他的眼中含着泪光,声音哽咽:“兄长为人一向和蔼低调,与世无争,这次去世,他的音容笑貌在我脑海里日复一日不能散去,我的内心犹如刀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