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大宋的智慧(2 / 4)

来越大,所以也就多起来了。”脱欢告诉他:“像这一群,基本都是叙利亚那边来的。”

“小亚南部到叙利亚那边的山地,地形很崎岖,不好进军。所以,那边的山里,藏了很多各种奇奇怪怪的教派。很早之前,他们就开始派代表到大都,常驻在这里了。”

“我平日里都没怎么见过他们。”朱文奎说。

“他们一般遇到事情才出来,平时和大都往来的行人、客商也分不出。”脱欢说:“这些代表的主业,其实是学申包胥。家里被人打了,就来哭秦庭,求援军。不过这几年,相对比较太平,高加索那边的土库曼人一直在和沙哈鲁、和奥斯曼打,没怎么来侵扰过。所以,也就没怎么见到他们又来哭了。”

“这样……”

“不过这些人还不错了。他们对我们汗廷,还是挺忠诚的。每次那些天方教圣战者和土库曼部落,从东边打过来,他们都会积极抵抗,尽可能迟滞敌人;还给我们报信、带路。比罗马主教,可坚定多了。”

“他们不也是天方教么?”朱文奎好奇道。

“是啊。所以要是其他大教派打过来,他们恐怕就得完蛋了。”脱欢说:“因此,还是我们的统治比较好啊。”

朱文奎想了想,发现还真是这样。

“可惜大明周围的土司,大多都心怀不轨,偶尔有些忠诚的,也寡不敌众。”他摇头感慨道:“要是都像这边的小部族一样好管,可就好了。”

“那是因为形势不一样吧。”脱欢摇摇头:“我们这边是因为战乱太多,强敌环伺。那些敌人比我们凶狠多了,所以小势力宁可冒着损失独立性的风险,也要依附我们。”

“大明自己,体量就太大了。面对周围其他势力,都是碾压级别的差距。这种情况下,反而是其他势力,要抱团起来,防止你们吞并他们了。”

“要是哪天,有个和大明的实力处于一个等级,甚至更强大的敌人出现,那土司们估计也会摒弃前嫌,团结起来扶助大明,对抗外敌了。不过,在中原,这种情况基本不可能发生就是了。”

“道理是这样……”朱文奎挠挠头:“不过实际上,也不好说。”

“我听说,元末的时候,名义上听从于元朝朝廷的各路诸侯,也一直在争斗不休。后来太祖爷爷基本统一了南方,已经开始北伐,元朝才发现情况不妙,想要把手下的势力集合起来。毕竟这会儿,要是不能形成合力,那是肯定打不过了。”

“但是,在怎么形成合力这个问题上,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想法。元廷发现,各路诸侯相互都有矛盾,但最强大的军阀王保保,也是仇恨最高的——他跟其他所有人都打过,威胁也最大,大家都不喜欢他。所以,元廷就认为,只要先攻打王保保,给大家解恨,就能团结起众人,一起对付明军了。”

“啊?”脱欢一下没反应过来:“权臣军阀,也是自己这边的军阀。怎么先打自己人啊……”

“据说,这其实是宋朝的思路。当年丞相赵普给宋太宗上书,说‘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朱文奎解释道:“不过,宋朝后来既没能安内,攘夷也打不过人家。可能是因为如此,大家都觉得这个思路并不靠谱,最后大概率会两头皆输。这个计策,也就不怎么出名吧。”

“原来是大宋的智慧啊。”脱欢似乎理解了。

“总之,理论上,你说的这个,是最好的情况。但实际上,按照中原经验,王朝要是面临严重危机,往往意味着肉食者已经颟顸腐朽,不堪大任了。”朱文奎摇头说:“这些人做决策,真不好说能想出什么离谱主意呢。贵国也不用妄自菲薄,觉得都是时势的功劳。能够用好当地人,和他们处好关系,已经是很不错的方式了。”

“好吧……”脱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