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外面的世界因我而变(3 / 3)

是因为,方星河兼具了颜值和才华,和那种笨蛋人设关联不起来?

总之,灌篮高手的流量没蹭到,但他硬生生造出了方氏流量。

太帅的苦恼也有,比如男生群体分化得很厉害,佩服他的是真坚定,不喜欢他的也是真抗拒。

“草,不就靠着一张脸么?只看文笔,他和你差远了!”

好哥们气呼呼的替韩涵抱不平,迅速引来同寝所有室友的支持。

当然,他们的支持并非全心全意,更有可能是出于嫉妒——凭什么对我爱搭不稀理的同班小美女却对一个陌生人那样崇拜向往?

方狗,给爷死!

“就是,没那张脸他算个吊毛啊?”

“我看了他的作文,也就还行,文字粗糙得很,没什么嚼头。”

“咱们班里的女生真好笑。”

“女人不就是肤浅吗?方星河长得好又会演,蠢女人就吃这一套。”

“反正我不觉得他有多牛逼,很能装逼倒是真的。”

韩涵默不作声,趴在桌子上有一下没一下的戳着草纸,眼神有些茫然。

好哥们捅咕捅咕他,小声问:“你干嘛呢?”

“没什么。”

韩涵用力一顿划拉,圆珠笔将草纸割出一片碎乱,仔细看去,满篇都是四个字——知而不顺。

仿写《青春》和《性》的经过很不美好,越仿越能感受到差距,韩涵最近两个月被折磨得头昏脑涨,反倒是对知而不顺的意气有了更深的体会。

哥们用异样的眼神瞟了他几眼,欲言又止,最终只留下一声叹息。

臣等决心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方星河……真有那么牛逼?

……

方星河不算很牛逼,但是《知而不顺》确实超模了。

只不过,冲击力因人而异。

任何文字,最终能转化出什么程度的情绪冲击,完全取决于受众的审美水平、经历契合程度、价值观同频性三大要素。

审美之例,比如《红楼梦》。

经历之例,比如《悉达多》。

三观之例,比如《小时代》。

方星河在文章里给青少年分了类,一种是没心没肺的快乐小二逼,此类人低契合低同频,看《知而不顺》时不会有特别深的触动,也不太能get到他的牛逼之处。

而受过伤害的那些孩子,高契合高同频,几乎是拿方星河当精神导师来崇拜的,那种认同,旁人很难懂。

问题是,现在能够第一时间看到文章的读者基本都是城市独生子女,真受过伤的少,没病瞎哼哼的多,没心没肺快快乐乐的更多。

三者的构成比例由小到大,方星河只吃到了前者的红利、中间的口头追捧、后者的转头就忘。

其实这是好事,证明我国青少年并没有大范围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方星河对此的态度很随性——现在能圈多少是多少,现在圈不到的,以后慢慢来。

《青春》、《大长篇》、《杂文集》,好牌多得是,早晚全覆盖。

这会儿让大家吵吵架,正好积攒热度,吸引外部注意。

否则怎么出圈呢?

胸有成竹的水军头子重新沉浸在学习中,而外面的世界,也确实如他所料,一天一个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