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宫,在私下里说王族违法没用。法是皇家的法,皇帝就是法,而且是最高法。安庆王这样的高贵皇族宗正卿在很大程度上本身也是法。你和皇家论法与非法,这不是纯粹找虐?只会让心思也不良的皇帝下不来台而生恨。
对皇族会对赵庄产业伸黑爪子,赵公廉早有准备,在弟弟几年前就建议下,家里早商量好了对策。如今事果然发生了,他就按既定方针来面对,在要命的问题上就不接招,滑开罪名,避免一下身陷危机旋涡中心,先保证自身的安全。
人家说不算。找错了人,安庆王只在东京纠缠着赵公廉不放,借口站不住脚,再恼怒再着急吞了好处也没了用。
要问罪就问罪明面上也至少是上万人的全体赵庄人去。
皇族,包括皇帝不怕闹出来强夺赵庄产业与民争利的凶残大丑闻,不怕惹得天下臣民愤慨沸腾,不怕惹得正滑入糜烂深渊却更傲慢自大更凶残嚣张的大辽、野狼西夏以及恶狗高丽等周边诸国的耻笑与舆论攻击,不怕敌国趁机抹黑大宋拉拢宋人背叛宋王朝投靠过来,皇族若就是为区区金钱就不要体统与脸面了,那就请只管放手去沧州找赵庄发难试试。
安庆王歹毒的狠又老奸巨滑,以往仗势强夺他人利益干坏事干得多了很有经验,心黑,面皮也奇厚,贪欲与报复心刺激下根本不要脸,听了赵公廉的话并不放手,赖定歧视皇族之罪,要皇帝先拿下赵公廉,待抓捕了赵庄人再一并问罪。
赵佶也明白安庆王是想拿赵公廉做人质来威胁赵庄人老实低头。
他不是没心动过,但最终还是否定了这个阴险心思。
他是皇帝,不是可有可无的不要脸了也没什么大问题就可以不要脸了的闲散王爷,他代表的是国家的体统与一个正统王朝对外的形象,私下可以无耻,但对这种太明显的强夺民利必会引起社会大轰动的大丑事总有顾忌,不能随便干。
另外,他对安庆王如此无耻如此贪婪也感到诧异甚至震惊,对安庆王第一次产生些瞧不起,也微有些不满。
你是宗正卿,代表了皇族形象,怎能如此不顾廉耻?
你是朕宠信的人,是朕让你有了地位权势,但你也不能拿着朕对你的亲近信任与维护就如此放纵的强势胡来啊。
你在朕面前都这样不顾体统,是御前失礼啊,定你个内心不敬君王之罪都不为过。
但他并没有对安庆王产生怀疑,按陈旧老经验说法,只以为贪财的人就没有大的政治野心,安庆王不是皇位的威胁。
他却不知,财富正是政治变革力量的基础根源。
每一次王朝更替都是财富的重新再分配,说到底都是财富为根本原因导致的。
赵佶内心也认为不能掌实权的王族贪图钱财与享受是唯一能做的,是应该的,很正常的,没什么不合理的。他以前也是这样的的闲散王爷,身为艺术家,格外虚荣要脸面,没象安庆王这样巧取豪夺,但很理解安庆王的贪婪无耻。
他也不知,贪财没野心、为点钱财享乐急眼了就会变得愚蠢不堪,这正是安庆王想给他留下的印象。
由一个风花雪月不在政事上费心思的闲散王爷骤然转为皇帝的时间还不够长,赵佶道行还浅,识不破安庆王的野心。
但也因为对安庆王有些不满,赵佶还是阻止了安庆王耍横耍赖纠缠不休,温言打发走了安庆王,想私下质问赵公廉。
赵佶对少年小秘书赵公廉的赖皮一面那时已经颇有些了解。他本质就不是个正经皇帝,并不讨厌这一点,相反反而有些喜欢,感觉有趣。因为赵公廉的赖皮能拿捏到恰到好处,更符合一个聪慧有趣懂分寸的少年本色,赵佶甚至很欣赏。
“收起赖皮。”赵佶坐在御案后板起了脸呵斥,“在朕面前,你老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