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又是一个机会。”
周清又是一笑,儒家的将来,儒家的道理从来都不在民间,而且是朝廷,如此,也就意味着儒家的路一直都和诸夏大势不可分割。
看似一直游历在诸夏大势诸夏,实则一直在其中,再加上齐国数十年来的不断妥协,使得儒家的地位与态度更为奇妙起来。
遍数自己下山以来的诸多百家围攻,其内虽然也有儒家弟子,但真正出至小圣贤庄的少之又少,由此可见儒家的态度。
“如何做?”
秦王政心中仍旧有些迟疑,对于百家,自己一直很不信任,儒家也在列。
可是,看着王弟这般有信心,心中也是不自觉的升起一丝希望,若然儒家真的可以出手,那么,齐国之内的事情可定,无论是墨家,还是农家,都将翻不出什么花样。
“刚才丽夫人所言,接下来扶苏公子前往中央学宫,要将天明公子留在身边。”
“玄清以为,如今咸阳宫内的诸多公子、公主渐渐长大,也该有一个老师细心教导一二,而儒家的伏念先生,其人文武双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只需要大王亲笔文书传下,那么,玄清以为,伏念先生会欣然前来的。”
周清单手负立身侧,看着不远处的小天明,视线又从公孙丽的身上掠过,又划过阳滋公主,在阳滋公主之前,咸阳宫可也是诞下不少公子、公主。
尽管,不太受宠,但他们的身份与地位却无需多言。
这个时候,想找儒家的伏念前来为咸阳宫教习,绝对是一个好选择。
一者,伏念的身份地位足够,而且其人所修,乃是圣王之道,迥异于腐儒之道,诸公子、公主学习无碍。
其次,这对于整个儒家来说,是一个更大的机会,亲自入咸阳宫教导公子、公主,其中的分量不自多说,君王可不行儒道,而儒道欲要行之,必须通过君王。
王兄不喜儒家,可是下一任秦王,绝对是咸阳宫的这些公子,如此,若然有公子接受儒家的道理,对于儒家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助力。
“儒家的伏念先生?”
“可是如今的儒家掌门!”
对于百家中大家的势力划分,秦王政很清楚。
“不错。”
周清颔首以对。
“欲要以儒家之道教导诸公子与公主?”
秦王政眉头一挑,儒家的道理与法家之道相悖,百多年前,商君曾在稷下学宫与儒家论道,狠狠的驳斥过儒家,是故,心间深处,也是不喜儒家。
“不,是以伏念先生教导诸公子与公主。”
“大王,数年前,玄清游历山东诸国之时,曾一见伏念,此人内圣外王,迥异于一般的儒家之人,否则公都子也不会传位于他。”
“如果大王觉得伏念不合适,可以先行召来,然后兴乐宫论道一番,想来伏念先生会给予大王惊喜的,而且,伏念先生入秦,齐国的局势即刻可解。”
伏念是一个聪明人,他也应该知道王兄不喜儒家之道,然而,欲要在宫中得到王兄的重视与诸公子的喜欢,定然要传授与众不同的道理。
至于王兄所忧虑,大可不必,若然伏念真的要将儒家那套道理大兴咸阳宫,待秦国攻灭赵国,令其出宫便可以解决了。
“嗯,武真侯所言不无道理。”
“当今之要,乃是一解齐国之危局,而且武真侯这般赞誉伏念,想来伏念也不会令寡人失望的,待会寡人便写就文书,诏令使者亲传至小圣贤庄。”
“丽儿,你觉如何?”
相召儒家伏念入咸阳宫教导诸公子与公主,的确是一个上佳抉择,一者可以彻底定下齐国的局面,有着儒家在,齐国一直会成为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