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关中正处于丰收岁月,虽然有不少民力征发入秦赵战线,但……不为大事,一切农务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渭水以南,秦王政正踱步田亩边缘,遥望远处熟透的粟米,虚空之上,虽骄阳正盛,但心中却欢喜无比,正是眼前的这些充实秦国底蕴。
身后,周清、昌平君熊启等跟随,至于李斯倒是坐镇国府,处理诸般要事。
七日之前,陇西天水城内的诸般事情了解,周清便是车驾返回咸阳,正值丰收,便随同在侧,田亩之中,一位位农人正在不住收割着粮食,所属郡县的农令之人,亦是指导着、引导着。
使得所收割上来的粮食能够安稳的入郡县粮仓,以为国之储备。
“大田令当为大功也。”
在田亩之上行走许久,秦王政拍手赞叹,视线微转,看向同行的大田令郑国。
郑国为大田令的多年来,除了一开始的郑国渠惠及关中百万人以外,而今更是在渭水两岸整治诸多农田,给予整修水利,使之归于良田。
溷轩之所在每隔二三里便是有一个,虽为腌臜所在,虽为屎尿汇聚所在,但……对于田亩肥力的提升,早已经得到了证明。
原本许多郡县的农人为之反对,现今却是有着专门之人给予管理溷轩,再加上中央学宫内的农学博士之人增多,对于田亩肥沃之法献出更多。
轮作耕种之法!
垄作耕种之法!
谷物挑选之法!
水利灌溉之法!
……
诸般一切从大田令、中央学宫之内流出,虽不比王翦攻赵灭国,可……秦王政觉得,这等功劳丝毫不逊色,如果没有郑国所做的这些,王翦焉得可以安心攻赵。
“此为臣份内之事,焉得论功。”
同行的郑国亦是在不住大量眼前的田亩粮食,时不时的下去查看一二,面上也是笑意闪烁,自己虽出身小圣贤庄,可偏爱农学。
故而有此进境。
闻大王赞誉,拱手一礼,摇头不受。
“哈哈哈,大田令无需过谦,寡人心中知晓多矣。”
“待王翦灭赵功成,再行封赏!”
秦王政亦是欢喜不已,虽为份内之事,可自孝公以来,历任大田令所为距离郑国都差之远矣,农事为国本,秦王政一直都没有忘记。
“近年来,大田令手下之人与中央学宫的农学博士之人多在关中与渭水两岸勘察,虽有大成效,但遍观秦国舆图,北地诸郡、巴蜀诸郡,亦是有大片土地。”
“果然处处如此,则大秦根基稳固如山,若然接下来灭赵,则也可将此法推及他处,也是可以惠及诸夏,三代以来,庶民足食,未听有乱也。”
对于农学之事,周清并未插手太多。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
中央学宫之内,农学博士从齐国请来不少,加上从小圣贤庄选送而来的典籍,历经多年实地勘察,才有如此功效。
若然百姓吃饱喝足,些许异心之人不足为虑,近前一步,缓缓而语。
“武真侯所言甚是。”
“数月来,由着大田令的建议,国府已经下发文书,待夏收完毕之后,诸多郡县农事之人亲入中央学宫,给予领略最新的农事之法。”
“然后便可以将新法归于秦国上下,举国受益。”
昌平君熊启亦是轻轻一笑,拱手一礼,说道近来国府的相关策略。
“果然如此,甚佳!”
周清颔首以对。
归于咸阳以来,对于去岁以来咸阳之内的大小事,有着更多了解,后宫之内,敏夫人、楚夫人身死,熊启不为先前重视。
李斯逐步入国府,倒是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