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确已经比她老辣多了,能说会道多了。
最近,小叶每天晚上都不在,她已经好久没跟她这样说话了。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还有,她真没想过车票,或者别的任何问题,她以为冼锐会安排好一切。
她的经历就这么简单,从老家到西昌,都是坐硬座。
她也没出过什么远门,她也想不出什么问题。
“比农村里和老彝胞好多了。”她母亲常这样说,因此她母亲也一直很节约。
别人家动不动养四五个在家待业,她家里只有上了班的姐姐和已经开始挣钱的她。
除了温饱之外,就没有别的开支了,是很容易存下钱的。
母亲告诉她说,家里现在已有三万多存款,在小镇上都算是比较富裕了。
一是父亲去世了,花钱会招人说,再说,都养成节俭的习惯了,不能够比別人好。
最多就是她特别喜欢吃鱼,母亲会舍得经常买刺少,比刺多的白鲢鱼贵两块钱一斤的花鲢鱼给她吃。
另外,家中的水果从没断过。
二是父亲去世了,没有花钱的底气,得存着。
那几年通胀很厉害,老百姓有感觉,却没有办法,也并不知道,如果花钱让女儿见见世面,是最好的抗通胀。
但是,又不是天天坐火车,干嘛花钱坐卧铺?别人都不坐你去坐,招摇!
干嘛花钱去旅游?把眼睛看花了,在自己的地方呆起来会很无味。
别人都不去你去,故意打眼吗?
再说,那点钱,一旦花起来,也确实不经花。
只是存着,看看那数字,心里挺有底气的。
在湘潇认识冼锐的初期,她对金钱的恬淡与不争不抢,赢得了冼锐的好感。
但从今以后,她就要为了只满足了温饱,而没有见识过其他的以往经历,开始吃亏了。
她所见过的,肯定是连小叶所见过的,都远远比不上。
吉普车和中巴,卧铺和硬座,在她眼中,和在小叶眼中是不一样的。
在她眼中,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区别。
“那我看看吧,我尽力而为。”曾哥被小叶一激,只好说。
“咱们不理他了。”小叶赌气说。又从座位下面取出月饼,问冼锐和湘潇“你们吃月饼吗?”
“不用,谢谢了。”湘潇说。
“15的月儿16圆。来,吃一点吧。”小叶又说。
她变得比云还好说了。
湘潇听小叶这么一说,拿过来分了一半给冼锐,自己吃了一半。
“两个一半合在一起,是圆的。”湘潇想。
冼锐却说“我不想吃,刚起床,没胃口。”
湘潇只好自己一个人吃了。
又五分钟之后,吉普车在车站广场上停了下来。
预备铃还没响。
“唉!晚点了,又晚点了。咱们吃点东西吧。”小叶说道。
说完,向曾哥伸了伸手。
曾哥会意,马上给了她一张绿色的50元券,然后拉开车门,下了车。
他是不是有点烦她,像一只聒噪的麻雀?
不过,50元也已经很不错了。
冼锐也下了车,看看湘潇说“那我们先去买票。”
湘潇应了一声,笑了笑,对曾哥说“曾哥,拜托了。”
“小意思。”他说。
假如能够买到,当然只是小意思。
他们买票去了,湘潇和小叶,在广场边的一家小吃摊上落了座。
摊主一见,热情地向她们介绍说“二位小姐,来点什么?有醪糟蛋,肥肠粉,排骨粉,牛肉粉,还有包子,面条。”
“我吃粉。你呢?”小叶问。
“我来碗醪糟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