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的第八点想法:天之处刑者(3 / 9)

蓝白社 魔性沧月 42601 字 3个月前

就在电字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

周朝人给‘电’字,加了个偏旁部首,是个用祭台去祭祀的象形。

左边一个祭坛,右边一道闪电。

这就是金文里的‘神’字,也给后来的篆文,隶文,乃至现代汉字,奠定了基础,之后都是在简化金文的象形结构了,以至于变成了我们现在的神这个字。

嗯,非常合理,但是却和山海经的分类格格不入。

因为按照这种说法,上古夏朝以前古人眼中的神,就是指天神、神仙、超自然,无比神异的意思,跟我们现代一样。

那么联系山海经通篇,就很奇怪了。

比如“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犂。”

这个叫犂的神,它的特色就是人面兽身……好吧,古人看到这东西不能理解,感觉很神异,又觉得他很牛叉,心生敬畏,所以称之为神?

那么为何“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健。”却是兽类呢?

还有“有兽焉,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名山挥,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

都这都是人面兽身,甚至也很神异,为何不是神类?而是‘有兽’?而是兽类?

可能有人要问,也许是那个东西更像人,所以称之为神。

“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

“有牛黎之国。有人无骨,儋耳之子。”

“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

为何这些又都是人类,同样怪异至极,为何分别是人、神、兽?分得这么清楚?

难道是因为力量?神拥有强大的神力?

首先我们排除掉真正的超自然,也就是说,被称为神的东西,是因为古人看起来,觉得他很牛·逼?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注意,结合山海经其他的关于陆吾的描述,我们可知,这个‘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的神,就是昆仑的守门神陆吾。

而根据山海经里其他关于昆仑的描述,我们也知道,昆仑丘的主人,是西王母。

这里西王母的分类……明确写了,‘有人’!‘有人’!‘有人’!

昆仑西王母是人类,而神陆吾,则是守门的。

怎么回事?作者怎么回事?竟然不给西王母分类为神?

这可是西王母!山海经作者之后三千年,无数的后人都把她当成神仙来拜,山海经的作者,你身为老祖宗,怎么跟我们理解不一样?你竟然说她是人?

好吧,我总不能说:“你只是山海经的作者,你懂个屁的山海经。”

这太扯了。

还是那句话,一切以山海经为真实,作为基本前提。

那么我们就看得出来,山海经的作者,文字冷静得一匹!

该是人就是人,该是神就是神。

无论形状怪异与否,无论可不可以理解,无论是否强大,都跟分类没有关系。

那么,这里我要提一下,现在流行一种新的说法,那就是巫师。

山海经里所有的神,都是巫师。他们化妆、纹身、头戴羽毛、插着牛角、披着兽皮,神神怪怪,忽悠民众,自称为神。

所以,山海经里才有那么多的‘有神焉’,其实在我们看来都是巫师。

但是很可惜,我不认可。

也许上古的巫师,确实忽悠了当时的民众,但是他绝对忽悠不到山海经的作者!

很简单,山海经里,有‘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