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方法。脉象滑利而频数的,采用泻法;脉象徐缓而有力的,采用补法。泻法和补法的运用,就好像有若无,似存似亡。要根据脉象和症状来确定是虚证还是实证,是得气还是失气。
虚实的关键,在于九针的巧妙运用。补泻的时候,要根据病情决定用针。泻法时,要手持针,使针尖对着穴位,迅速刺入,然后放开针孔,使邪气排出。按揉针孔,是为了使气血流通,防止出血和邪气外散。补法时,要顺着经脉的方向进针,然后用手指轻轻按揉,好像蚊虫叮咬一样,使病人感觉轻微的疼痛。进针和出针都要像箭离弦一样迅速,使经气运行通畅。出针后,要迅速用手指按压针孔,使正气不致外泄。外门已闭,中气才能充实,这样就不会有淤血停留。如果有淤血,应立即用针刺破放出。
持针的方法,以针尖坚硬为贵。进针时,要垂直刺入,不要偏左或偏右。医生要精神集中,细心观察病人的脉象和症状。审视血脉的虚实,然后再进行针刺。针刺时,要注意避开要害部位,如关节、筋骨、血脉等。针刺的深浅要适中,不要过深或过浅。
九针的名称和形状各不相同。第一种是镵针,长一寸六分;第二种是员针,长一寸六分;第三种是鍉针,长三寸半;第四种是锋针,长一寸六分;第五种是铍针,长四寸,宽二分半;第六种是员利针,长一寸六分;第七种是毫针,长三寸六分;第八种是长针,长七寸;第九种是大针,长四寸。镵针的形状是针头大而针尖锐利,用于浅刺以泻除阳气;员针的形状是针身呈卵形,用于在肌肉之间按摩,不要损伤肌肉,以泻除分肉之间的邪气;鍉针的形状是针尖像小米粒一样锐利,用于按压经脉,不要使其深陷,以激发经气;锋针的形状是三棱形的刃,用于治疗顽固的疾病;铍针的形状是针尖像剑锋一样锐利,用于刺破脓肿;员利针的形状是针尖像麦粒一样大,而且圆而锐利,针身稍大,用于治疗急性病;毫针的形状是针尖像蚊虻的嘴一样尖锐,用于缓慢地刺入,轻微地提插,留针时间较长,以滋养气血,治疗痛痹;长针的形状是针身锋利而薄,用于治疗深部的痹证;大针的形状是针尖像棍棒一样,其锋稍圆,用于治疗关节积水等疾病。这就是九针的形状和用途。
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是随着呼吸而上下循环的。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因此,针刺浅层的穴位可以泻除邪气,针刺中层的穴位可以泻除浊气,针刺深层的穴位反而会使邪气深入,使病情加重。所以说,皮肉筋脉各有其不同的部位,疾病也各有其适宜的治疗方法。各种针具的形状和用途不同,医生应根据病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具。不要实证用补法,虚证用泻法,否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果正气已虚,反用泻法,就会使正气更加虚弱;如果邪气亢盛,反用补法,就会使邪气更加亢盛。因此,医生在治疗疾病时,一定要根据病情的虚实,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针刺时,如果没有得气的感觉,就不要反复针刺。如果已经得气,就可以起针了。针具各有其不同的用途,医生应根据病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针具。得气与否是针刺治疗的关键,得气就会有疗效,疗效的确信,就好像风吹云散,天空明朗一样。这就是针刺的道理。
黄帝说:我想听你谈谈五脏六腑的气血输注出入的部位。歧伯说:五脏有井荥俞经合五个腧穴,五五共二十五穴;六腑有井荥俞原经合六个腧穴,六六共三十六穴。经脉有十二条,络脉有十五条,总共二十七种气血循环输注的路径。气血输注出入的部位,在上为井穴,在手足指(趾)端的为荥穴,在腕踝关节附近的为俞穴,在经脉行径中的为经穴,在肘膝关节附近的为合穴。二十七种气血循环输注的路径,都在这五类穴位中。
关节的空隙,共有三百六十五处穴位,知道这些穴位的要点,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不知道这些穴位